也許一切要從近二十年前(1998)台北畫刊舒國治的一篇文章說起,它開啟了一個晃蕩台北的視角。文中點名的路俓包含了臨沂街,因為附近分佈了許多日式宅院。這麼多年過去,平宅雖少了,但巷弄格局仍在,老公寓、教堂與濃蔭的院子依舊優雅,猶是漫步的理想選擇。如果你剛好要往來華山藝文特區和東門市場,那最好取道臨沂街,慢慢晃過去。
走看臨沂街,就從忠孝東路口(往北就是華山園區)一路往南。路口騎樓牆面上的「華根白鐵舖」很有時代味道。騎樓邊還有一家燒餅豆漿店和非典型的旅行社。
過了一個巷口後,你很難不注意這間有著搶眼蘇式建築外觀的「馥園」。那是早期金權層峰人士「談事情」的地方。忠孝濟南路間的臨沂街,新蓋的豪宅不少,各聚一方,倒也相得益彰。
過了濟南路,路面寬度變窄,周邊的住宅公寓也親切起來。
續往南過仁愛路,臨沂街最棒的區段,就在仁愛路和信義路間的巷子裡。首先遇到的是57巷,越往南數字越大。
這樣的窄巷裡,也能藏著這樣一棟指向天際的教堂。這是東門基督教長老教會,正門在仁愛路,但在仁愛路上是看不到背後這棟白色建築的。
臨沂街59巷,是一條幽靜的長巷。兩旁公寓一派悠閒,偶爾冒出一棟有著長牆圍繞的深院大宅。這天禁停紅線剛補強,很跳,變成這條安靜巷子裡的主角。
這間大樓下的工作室紅得喜氣洋洋,一旁高大的麵包樹讓開放的院子濃蔭密佈。
回到臨沂主街上,61號這棟新建大樓的大樹磁磚壁飾,似乎在傳達一個善意,想好好和附近的大樹作鄰居。
大樓對面,44巷巷口的日式房舍和大樹。
再往南走,61巷巷口。住在這棟老公寓頂端的人家,把街角的綠意延伸到天空。
63巷巷口。臨沂街主要的兩種慢速移動方式,走路和騎單車。
巷子的早期公寓大廈。看得到陽光,但不至於被直曬;陽台呢,則和路樹、街道關係良好。
另一種造型簡約的老派大樓。中書「居安大廈,民國辛亥年建,戴仲玉題」。戴將軍曾任福建省主席,這棟近半世紀的大廈和附近的日式宿舍皆為歷史印記,是臨沂街巷弄裡的老靈魂。
臨沂街65巷和71巷19弄交口,我猜這個街角(11號),或許就是舒國治早期晃蕩此區時的代表性景象吧?安慰的是至今猶在!
隱藏在65巷裡,如住家一樣低調的開門咖啡。回到主街再往南走幾步路,便來到東門市場生活圈,當然,那是另一幅熱鬧的風貌了。
升級版「內在台北2.0」 https://www.veins-of-taipei.com/ 歡迎造訪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