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

062 食物的上下游:南昌路周邊的吃

每天下肚的食物,其實有著它的上中下游生命歷程。那包括了最初的成長源頭、食材的交易方式(上游),尋常基本的料理、果腹(中游),到因著時空延伸而深化的內涵(下游)。在臺北(或臺灣),哪一條街道,可以在10分鐘步行範圍內,把這些一次看齊?我的答案是南門市場旁的南昌路附近。

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

061 消失中的村落,鐵路一村:八德路二段266巷

和臺灣其它城市比起來,臺北曾有的鄉村消失得較早,但仍有不少後來的集合住宅,名字喜歡冠上一個村,某某村,彷彿想留下屬於農業社會裡的社區地域感。在安東街八德路口,食客不斷的牛肉麵店旁有一處不起眼的小門,門背藏著幾乎被遺忘的鐵路一村。這個約莫三十戶左右組成的小型社區,住戶已陸續搬離,只能從留下來的生活痕跡,遙想屬於小社區的共同感。就像地球上許多生物,沒被人類認識前就消失了,鐵路一村對不少臺北人恐怕也是如此。

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

060 舊城剪影:西寧南路周邊

 
在老臺北人記憶中無可取代的中華商場,轉眼間就在中華路上消失二十多年了。不過,從西本院寺旁的貴陽街二段轉進,西寧南路以西一直到清水巖祖師廟,其間的巷道紋理,基本上還是保留了西門町外緣老萬華的時光風貌,待人回味。

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

059 你不知道的潮州街

東西走向的潮州街左右各是羅斯福路與和平東路一段141巷,從頭走到尾,恰巧就是大街通到小巷的過程。不只是路幅由寬轉窄的空間變化,它本身也是一條街景豐富的路。沒人特別談它,就更該找個下午去拜訪一下。

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058 歲月靜好:士林忠勇街巷弄

若有人問,臺北還有哪裡有安靜的小社區,半小時可漫步完,彷彿半世紀不變,我會想到士林忠勇街這一帶。對,沒聽過,所以時間也放過它,像個可以一直睡下去的悠長午覺。

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057 鳥瞰臺北之三:藍天下的田園,內湖碧山路

 
臺北周邊的丘陵地形,提供了發展田園生活的環境基礎。內湖碧山路一帶就是這樣的類型,不過10分鐘的爬坡車程就足以遠離塵囂。山徑把農場、田園餐廳、自然景點、廟宇串在一起。若有好心情,也是因為這片未被遮蔽的天空吧。

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056 氣質的警衛室:徐州路上的木屋們

就市中心雙向四線道的條件來說,像徐州路這樣,兩旁景色沒有隨著時間而大幅改變的街道,實在少見。它被臺大校園和市長官邸包圍著當然是關鍵,因而保留了不少建物,讓歷史記憶有了延續性。看那些路旁和巷弄裡的木屋就知道了。

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

055 前往老市場的路上:北投市場周邊巷弄風光

北投市場周邊是一處有年歲的區域,周圍有許多早期形成的彎曲巷弄、老街及老房子。從捷運站出來往市場方向走去,路徑有多種組合,大約就是光明路、中正街、清江路、中央南路間的排列。繞一繞,走走停停,和逛菜攤一樣有趣。

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

054 雅風猶存乎:牯嶺街的集郵、舊書和楊德昌


有一條街,能把充滿才氣卻早逝的新浪潮電影導演、二手書店和集郵的記憶無縫接合,是的,牯嶺街也。有這樣的歷史背景認知,你就不會在乎,它其實算不上一條走來舒服的街道,如果你看得見它的雅風。喔,有機會再看一次楊德昌的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」、聽一次主題曲Why吧,不會後悔的。

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053 透天厝長巷:士林中正路213巷周邊

出了士林捷運站,大部分人會朝西南移動,那是夜市的方向。若往東走,一直到中山北路五段所圍的街廓裡則另有風情。裡頭的五條巷道,像五隻手指。這裡有超過250公尺、中間沒有岔路的悠長巷道,小院子、小店,及屬於台北居住條件下的透天厝,如畫軸那樣的展開。

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052 走兩步路,看兩面湖:昆陽街的自然與人文


捷運南港線有一後山埤站,但真正的後山埤在哪?可知附近還有一個大埤和一些日式宿舍嗎?從昆陽站出來,沿著昆陽街往南走十來分鐘,就有答案了。

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051 荒城重拾何年:乘著捷運看廢墟

廢墟的存在,說明了建物和城市一樣都有生老病死。若它能開口,可能會對身旁的建物說「遲早你也和我一樣…」不同類型的廢墟,各自連結著城市萬花筒般的面向。有些廢墟就在繁華的捷運站旁,因而對比更為明顯。這些廢墟命運的總合,也差不多是半座城市的身世了。(西門站,貴陽街上的荒宅)

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050 不經濟的幸福:經濟部附近的平房與林子

像是發現綠洲,福州街與牯嶺街交口一帶,還有大片的日式聚落,有的仍住人,有的已荒廢。但重點是,樹木茂盛,像經過一座公園,只是多了黑瓦和紅磚牆。經濟部就在旁邊,在寸土寸金的北市暫留住這片平房林子,顯然不那麼經濟,但幸福。

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049 迷途中尋紅磚瓦房:老士林的前街與後街

前街」「後位於老士林區,兩條路名用字精簡、乾脆,且相互襯托彼此的存在。但實際走一趟,周邊的路網與方向感,絕非前、後這麼簡單。在老街區中尋找被淹沒、消失中的紅磚瓦,代價(或樂趣)是偶爾迷個路。

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

048 南方之圓:高雄左營果貿新村

位於左營的果貿社區,是節奏明快幽默的國片「甜蜜殺機」(蘇有朋、林依晨)取景之地。它特別的,不僅曾是南臺灣最大的眷村,還有其中的兩棟弧狀大樓,把天空圈出了一個圓。和萬華的華江社區,南北呼應。

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

047 環型社區,天橋生活:萬華華江整宅

蔡明亮的電影「天橋不見了」是一則寓(預)言,在那之後,臺北的天橋也真的越來越少了。除非,你來到萬華環河南路和和平西路交口這個圓環,華江整宅。一個接著一個的空中走廊,讓人產生誤以為,那個消失好久的中華商場,還用另一種形式活在某處老台北的角落裡。

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

046 另一種街頭:球場的日子

在所有球類運動中,籃球是最街頭庶民的,無論是在公園、學校、社區或路邊,走著走著很容易就和球場不期而遇。或駐足如星探旁觀,找裡頭是否有高手,或不服老下場play。即使球場空無一人,仍感覺細胞在動著,那是回憶正在打球。(已改建的南港凌雲五村。眷村通常有個籃球場,也許一切都從這裡開始)

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

045 消失的門牌:看不見的華光社區

從前有個地方叫華光社區,隔著杭州南路二段,和中正紀念堂相望。第一排的麵店或早餐店,有幾家還是老饕的口袋名單,後面則是一片木造及違建組成的社區。當2000年臺灣燈會最後一次在紀念堂辦時,同樣燈火輝煌的沿街美食和相依相存的城鄉移民已經開始在謝幕了。幾年前,這片矮房終於在符合多數人的利益下被夷平。消失的不只是門牌,而是某種時代的生態。(杭州南路二段麵店,2005)

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

044消暑樹門:北科大旁新生南路一段巷弄

除了有名的富錦街或青田街,臺北仍有許多夏天走來可以降溫的綠色巷道,例如新生南路一段97巷和103巷,它隔著忠孝東路,和北科大相望。學校位於新生南路上的側門,用爬滿藤蔓的樹型大鋼架作為入口意象,剛好,也可以看作我們進入對街綠俓的一扇大樹之門。
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
043魔幻時刻:台南西門路市場周邊

在人聲鼎沸之前,市場總有段安靜的真空時光。可能是還沒上工,或者已重心移轉,但也可能是尚在整修等待重返輝煌。這都不打緊,重點是,意外闖入一個蒙太奇魔幻時刻。

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

042 小九龍城寨旁的小店:信義路四段30巷,信維國宅周邊


信義路四段30巷夾在大安路的信維國宅與復興南路的大安捷運站間,前者的高密度與生命力很像微型的香港九龍城寨。這條約200公尺長的巷弄周邊,小資夾藏在庶民裡,既幽靜又熱鬧,各式店子共同點就是小,不動聲色的聚集成群,最近還有棟舊屋整建成的旅店。

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

041 遺世的小巷小屋:水源快速道路邊的永春街

永春街是條臺北人也未必知曉的地方。這條一棟小矮房貼著小矮房組成的小街,位在新店溪畔的水源快速道路下,是公館的邊陲。地處偏僻,乏人問津,因此有了難得的清閒,和少見的、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的雞隻。但永春不會永春,可能一個冬天後,它就消失了。

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

040 學生宿舍時光:遼寧街的16個夏天

金鐘獎電視劇16個夏天講的是五個大學同窗的成長故事。拍攝的學生宿舍場景位於遼寧街上。遼寧街北起台北大學,南至八德路,巷弄裡有適合學生合租的矮房舊公寓,可天天報到的平價吃食及偶一為之的咖啡店。在真實的世界裡,它就是一條大學生穿短褲拖鞋的生活街道。夏天,經過遼寧街。

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

039 國家公園旁的小品:陽明山前山公園

全世界沒有一個城市像台北,國家公園就在門前。若說陽明山國家公園巡禮是一場滿漢全席,那麼門口旁的前山公園,就規模來說可能只是碟小菜。但這個小品內容並不含糊,可能比平地市區中的大部分公園,都精彩。

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

038 鬧區林中當文人:齊東街日式宿舍的詩琴書畫

齊東街是一條清代就存在的古道,日據時期興建了各式官舍。晚近,文化局指定為聚落保存區,有些宿舍仍被圍起等待整修,林木茂密;有些已活化為文化場域,適合入內靜靜養心養氣。這裡有詩有琴有書畫,也有庶民的生活痕跡。

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

037 一個國中生的放學:安東街三十年的變與不變

畢業多年後,有時我們會回母校看看。但那段和同學一同走過的放學路,有試著重走過嗎?安東街對某些懷生國中學生來說,就曾經是那麼一條路。三十年過去,哪些街景變了?哪些還在?你的放學路又是哪一條?

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

036 國防大門後的隱蔽山城:大直圓山新城及通北街118巷

在所有的社區或聚落形式中,山城是空間體驗最豐富的一類,在水平與垂直兩個向度不斷變化方向。寶藏巖大概是較知名的一處,還有鄰近的蟾蜍山,這些都在台北南區;北區則有大直通北街一帶,但因為近軍事區且規模較小,知道的人並不多。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035 河堤社區的動與靜:外雙溪南岸的美崙街

美崙之名,花蓮和屏東都有,基本上皆是安靜的地方。台北則有條美崙街,在外雙溪南岸的士林路與文昌路間,卻是條以吃食為主的熱鬧的街。但它不寬也不長,是台北早期小鎮的那種熱鬧,周邊巷弄,則有溪堤旁一貫的閒適。

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

034 窗花朵朵開:貴陽街附近的金屬風景

台灣人愛裝鐵窗,幾乎已成為一種文化。和大掃除一樣,除鏽上漆曾是周期性的工作。老建物的各式鐵窗,既是街頭風景,也是時光印記。有人以此出書,紀錄這些老屋元素,也有人以萬華貴陽街為軸,繪製了附近的鐵窗特色地圖。這次以後者為參考座標,找一找這些特殊的金屬風景。

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

033 不見水圳,但見水牛:瑞安街的公園書店及周邊風景



瑞安街過了以清粥小菜聞名的復興南路後,就是一條接近45度的斜路,另一端從和平東路二段出來,像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斜邊,把街廓對角切半。彎曲的道路多半與水文有關,如瑞安街,曾是瑠公圳的支流。水是看不到了,但以水牛為名的書店為中心,周邊的生活氛圍仍值得一探。

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032 老旅館的緣分:台南的新東亞旅社

走路有趣的地方是不可預期。台南的巷弄比台北密集而曲折,穿梭其間更是如此。這次在轉角遇到的這間老旅社,乍看像荒宅,還好繞到門口,發現裡頭有展覽,才會好奇走進去。能和舊時光不期而遇,說來就是緣分。

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

031 文學森林:同安街與紀州庵的文人、大樹和房子



同安街起於羅斯福路,往南地勢一路下降,結束於新店溪畔的紀州庵。此區早期文風鼎盛,與附近的廈門街聚集多家老字號出版社。此外,周邊曲折的巷弄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空間、老房子和大樹。稱本區文學森林,從外在到實質精神,都對。

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

030 鳥瞰台北之二:軍艦岩上望觀音

 
C:\Users\Blue\Desktop\上路吧\po文\軍艦岩\DSCN0952.JPG
軍艦岩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方,雖然大名很陽剛,卻是條老少咸宜的山徑,慢慢登頂也用不到一小時。艦頂四周視野佳,乘著風,近看火柴盒般的彩色別墅,遠眺浮在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…

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

029 單身老兵的單口相聲:和平東路三段555巷大我新村



有一種人,受時代動亂的牽連,少年從軍、離鄉來台,又因為和社會脫節,無法成家。這群有著相同命運的老兵被安排住進單身宿舍,度過幽幽晚年。和平東路三段的大我新村就是這類典型。

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

028 跟著老爸老媽去買菜:291巷裡的南京公寓市場

 


南京東路五段有一公車站名為「南京公寓」,其中的291巷市街是為「南京公寓市場」,父親從前愛在這買菜。如果我還有機會和他一道來,就會搭306公車在此站下,走過一家家的人氣攤子,並趁空檔轉身鑽到一旁的幽靜裡去。

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

027 晃過老教授的家:溫州街附近的藍帶與地下書局


一旁就是台大了,使得溫州街與平行的和平東路一段284巷,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。那些散落的日式教授宿舍及大樹,學生徘徊的書店咖啡店,藍色大門,藍色瑠公圳,還有作家李渝書中的故事…

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

026 家庭理髮,家庭風景:街巷中的頭頂漫遊


有天女同事剪了髮,雖看不大出來,仍順口問了價錢,她吐吐舌頭說「還是別知道的好」。關於三千煩惱絲,男女有別,前者通常隨興搞定,靠的就是路邊的家庭理髮店。老闆在客廳擺張椅子,就地謀生,收費百元,非常親民,且是獨一的風景。家庭理髮店分布在街頭巷尾,多為簡易平房,散步途中理髮,理髮途中散步,都可以(臨沂街71巷)。

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

025 再見,平房:建國北路與八德路交口的台鐵宿舍群


八德路二段原有一家恐龍主題餐廳,在樓頂的暴龍骨骸模型對面,與建國北路一段交口的東北側街廓裡,昔日為台鐵宿舍,有市區少見的大片日式平房。這片主要由橫向112333巷;縱向167199巷組成的區域,濃蔭猶在,可已人去樓空,社區架上鐵籬,等待都更。恐龍已消失,相望的宿舍也快了。但怪手尚未全面就定位,要回顧台北越來越少的平房區,現在還來得及。

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

024 黃金街廓的優雅與日常:仁愛路四段122巷



由仁愛、信義、敦南與安和路圍成的區域,堪稱台北的黃金街廓。穿越而過的仁愛四段122巷附近,有藝術品、高爾夫球具、葡萄酒、生活精品,這些沒閒錢不會進去的店,但因低調而少了距離感;另一方面也很庶民,有老婦擺的路邊攤、資源回收、老公寓和街角咖啡店,它本身更是活力十足的通學巷。這小路是條拉鍊,靜靜縫合了首都的小資與日常。

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

023 永遠的歸宿:祖先的家,研究院路到崇德街


前輩攝影家張才在1947年留下了經典作品「永遠的歸宿」,那是一幅穿過墓地、仰望天空的黑白照片,攝於台南安平。清明祭祖時節,對這樣的標題特別有感。從南港研究院路底到崇德街間的六張犁,正是這樣的地方,既是雲煙過往,又是永恆。

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

022 牆上有怪獸:東區的塗鴉及圖畫


 

 

塗鴉是城市次文化的展現,並有其社會意涵,當然也更是某種街頭藝術。這些創意多附身於在無人居住的建物牆面上,可能藏在巷內,或可能就在東區的大街上,它和傳統的孩童圖繪,共同豐富了城市的多元性。

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

021 早安東區,非尖峰時段的鬧區細節:敦化南路一段187巷周邊



東區給人的印象大約就是時尚、消費、熱鬧,或再加上個夜生活。但何妨反其道而行,選擇商店還未營業的一早來。在五顏六色的人群尚未流動前,你或許能稍微看清楚,這塊空間原來的面貌,它安靜生活的樣子。

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

020 小徑木屋,和它的鄰居們:泰安街一帶的泰安生活


台大法學院東側的泰安街巷弄,是一塊由濟南路、杭州南路、金山南路和銅山街圍成的安靜住宅區。它包容了數種迥然不同的房子,十多分鐘路程,便能一覽居住況味的多元。建議再放慢速度徘徊久些,因為其中的一條小徑,不知哪一天會消失。

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
019 鳥瞰台北之一,東南台北:四獸山之中華科大—慈惠堂段


台北是個盆地,周圍有四通八達的山徑,挑一條上路,不用太耗體力,便能鳥瞰這座由森林圍著的城市。每條山徑都有她的個性及表情,也都有她遠望台北的角度。這一條屬四獸山系,經過盆地東南,瞰台北…

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018 五臟俱全的老街:南萬華的東園街

戰績耀眼的東園國小棒球隊來自東園街。雖然才短短幾百公尺,除了各式店家、金融機構、市場和廟宇外,有間博物館,以前有戲院,更匪夷所思地包含了兩間學校、圖書館及警局。而這條五臟俱全的低調小街,最迷人的還是保留了舊時光。

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

017 樹屋集結所:植物園旁的泉州街

泉州街緊鄰南海學園,兩旁以建中和228紀念館為開端往南延伸。雖位於文風鼎盛的城南,但特別的,這帶頗多無人或半無人的房子,或許還有一旁植物園神秘的加持,使得巷弄內隨處可見爬滿植物的建物,盡是綠色世界。

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

016 空城台北:一段人車都放空的時光



人需要休息,城市也一樣,過年就是台北喘息放空的時候。這段期間,北上打拼、唸書的人回鄉了,家在城裡的,到各風景區走春或出國去了,人車攤販暫時消失。像外星人佔領的空城台北,頓時成為毫無干擾的步行天堂,錯過,就再等一年。

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

015 年的入口:有關準備過年的幾條路


如果說旅行是蒐集資料那一刻起跑,那過年就從辦年貨那天開始。雖然現在春節大約就是全省風景區的塞車,年味淡去,但從分佈了市場、南北雜貨、花市的各種年路身上,猶能找到年的感覺。

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

014 半傳統眷村:天母德行東路的忠孝新村

 
眷村是台灣特殊時空歷史下的產物,隨著都市環境的改變,不論是改建成高樓或原址荒棄,傳統的形式已逐漸消失。但沒想到,天母的邊邊還留著一個小眷村,典型的紅磚紅門小院子,尚殘存著幾戶。

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

013 霍爾的移動城堡:嘉興公園附近的小房和文創

 
嘉興公園位於與基隆路二段垂直的樂業街上,公園本身或無特殊之處,有意思的是圍繞周邊的街道。先看公園西南角的小社區,沿著臥龍街131巷13弄(芳和國中對面)這側,併排的屋子如植物般長出了一塊塊小空間,破舊或生命力,看你從什麼角度。它就像宮崎駿筆下的,縮小版的霍爾的移動城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