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

163 年終的回望:重慶南路與衡陽路的書報攤

書報攤是紙製品的最後堡壘,西門町曾有的全盛時期只待追憶。歲末年終,琳瑯滿目的月曆讓僅存書報攤獲得短暫的注目,即使守著攤位的人,上門光顧的人,都是舊時光的人。

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

162 預約集體記憶:尋找美麗的花格磚2

對單棟建築來說,花格磚有採光、通風及造型上的功能,對整座城市而言,它是美麗的地景。在玻璃帷幕大樓與密閉空調的主流趨勢下,花格磚終會淡出更新後的巷弄,成為庶民懷念的集體記憶。

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161 如果在花蓮,一間老旅社

這間在巷子裡的老旅社還有營業嗎?無所謂,你仍可假裝是個懷舊的房客,從磨石子樓梯走下來,出門晃晃,準備以順時鐘方向,把所在的小城繞上一圈。

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

160有機巷道:公館街61巷

公館街離大家熟知的臺大公館商圈有段距離,所在的南緣地帶也不是目的性強的區域,你甚至可能沒聽過這條街,那麼就有理由,為周遭曲折有機的巷道走上一趟。

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159 周五下班的5號出口﹕捷運新南路站巷弄

周五下班後,若從捷運忠孝新生站出來,偏北的出口往華山文創,那有熱鬧的活動等著;偏南的出口溫馨日常,或返家,或小晃心情都好,因為這是周五。

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158 馬賽克街區:中山北路二段巷弄

不同的街區有不同的空間體驗,馬賽克街區的特色就是街廓小小的,走三五步就會遇到街口,你得決定要直走,還是轉彎。

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

157 來自某某新村的人

你有沒有朋友(或自己亦然),來自於某某之村,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?那裡住民生活背景雷同,居住空間大多不充裕,但卻有種都市裡少有的社區凝聚感。那些某某新村的外殼,以及村裡第一代的人,仍在世者都垂垂老矣。

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156 瑪麗亞的假日動線:中山北路三段

瑪麗亞是菲律賓女性的菜市場名。在臺北幫傭辛苦六天的瑪麗亞們,周日會在哪裡聚集呢?答案是中山北路三段的天主堂周邊。原本就美麗的中山北路,因著開心的她們就更加美麗了。

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155 混血之外:雙城街

傍著與美日淵原深厚的中山北路,雙城街比起其他區域多了一份異國風情,雖然有些退色,但這樣的退色和在地的一些老元素配起來,似乎剛剛好。

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154 石碇的石與屋

如果深坑的豆腐街讓你眼花撩亂,那你應該來石碇。就像金瓜石之於九份,人潮少點的地方,比較能專心感受。豆腐的本味,老街的本味…..

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153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,樹在:天祥路的隱蔽巷弄

如果有一天我不在,樹在」,原是已故音樂人陳志遠紀念音樂會的標題,這句話用在臺北的一些人去樓空、樹木展現生命力的地區也很適合。如天祥路一條隱蔽的巷弄裡,就有這樣的特質。

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

152 此巷不通?新生南路3段11巷的閒晃

鑽來鑽去,瞥見磚牆上掛著「此巷不通」的牌子,讓人好奇這是寫給人看的還是寫給車看的。走進去不就知道了……

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

151 老兵不死:金門街與王貫英

金門街當然讓人想起金門,想起823砲戰與老兵。參加過中日戰爭的王貫英則是更早一代的老兵,卸甲後無田可歸,便騎著三輪車撿破爛,所得幾盡購書捐贈社會。紀念他義行的老式圖書館,就座落在安靜低調的金門街上。

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

150家栽之人:中崙市場巷弄

很多時候,逛市場是為了周邊的小風小景小人物。比如去中崙市場,就該順道探探這戶家栽之人。小苗從掛滿屋頂的小容器冒出來,在穿流的市集裡,這方旁若無人的小天地倒像是修練之地了。

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

149共存:延吉平宅的左鄰右舍

國民平宅標籤化的問題,一直都是都市規劃與社會學者的挑戰。環顧臺北的平價住宅中,位於延吉街、仁愛路、信義路街廓中的延吉社區(平宅)似乎比較沒有這方面的擔憂。此區平宅的周邊,多的是質感良好的店家,庶民與小資,共享同條街坊。

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

148 市場樓上的寧靜時光:臺南國華街永樂市場

臺北迪化街和臺南國華街上都有個永樂市場,所在的也都是有歷史的區域。不同的是,臺南的永樂市場上有住人,相對於樓下的人聲鼎沸,樓上像是另一個國度。

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

147 都市武林:我家住在南機場之二

孫小六從五樓窗口一越而出,一雙腳掌落在紅磚道上《城邦暴力團》
作家張大春武俠小說的第一頁,就是從南機場展開的。大小兩棟整宅猶如兩座圍村城堡,自成個一個封閉的修行世界。裡頭臥虎藏龍,或許真有那麼幾位俠義高人,低調的住在裡面。

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

146磚之城的空間體驗:我家住在南機場之一

從一樓到五樓,連綿數十棟,全是磚塊構面的紅色世界。這裡是南機場一期,都更號角雖已響起,住戶、商家、夜市來客,仍兀自在這片有機的老空間相濡以沫,散發謝幕前的獨特光芒。

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

145 流失的地景:詔安街

位於臺北西南角的詔安街,路徑走向呈倒梯字形,是一條典型的,在區位或名稱上都為人忽略的街道,而城市流失中的地景,往往也藏在這樣的環境裡。

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

144 老師知(之)道:教育大學和平東路二段巷弄


 
舉凡有歷史的大學附近,步行環境皆有一定的水準,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可能不是那麼出風頭,但所在的和平東路二段周邊巷弄,確實值得晃晃。關於這點,生活在這裡的未來老師們應該很清楚。

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

143 咫尺清涼:內湖大溝溪廊道的天然冷氣

夏日,與其待在捨不得開冷氣的悶熱房間裡,不如去有著密林遮陽的溪邊走走,那裡吹來的微風,總是特別的清涼。最重要的是,這片自然離捷運站不過20多分鐘步行距離。

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

142 巷弄裡的豆腐牆:靜修女中周邊的歸綏街、寧夏路與萬全街


歸綏街、寧夏路與萬全街一帶的眾多巷弄,沒有一條是筆直的,或許因為這樣,時間在這個區域裡繞不出來,走得比較慢。

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

141市場旁的平房聚落:雙和街

雖然雙和街像是楚河漢界,把鄰近樓房、平房聚落一分為二,但這兩區域年歲相當,住的人也看來差別也不大,就著街上的雙和市場,相濡以沫。

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

139童年的形式:石滑梯族譜

有很長一段時間,公園綠地上的兒童遊樂設施,全是塑膠製的工廠組合品,一個樣,包含溜滑梯。這讓人想起早期的石溜滑梯,還好它們仍待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,質感猶在,無法複製的童年也猶在。

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

138用走的到下一站:捷運科技大樓到大安站間

臺北捷運兩站間的運輸時間約莫兩分鐘左右,若你不趕時間,走路大概15分鐘,東繞西繞則半個小時。雖然慢了些,你仍會到達下一站,也可能因為好風景而有了好心情。科技大樓至大安站間只是個例子。

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

137老出版人的年少:寧波西街

對老派的出版人、作家隱地來說,寧波西街是他十歲渡海來臺時的童年落腳處,時空背景在他《漲潮日》的部分文章中重現,又或者你只是對臺北的不同老法有感覺,都可來走一趟。

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

136 阿伯們的午後約定:吳興街盡頭

大街廓開發的信義計畫區有著穿流的人潮和車潮,同樣位於信義區,山腳下的街道盡頭則有著截然不同的鄉野步調。

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135 巷弄裡的典故:信義路三段147巷

為房子命名是個學問,可以鍾情上流社會,如伊麗莎白、威靈頓、曼哈頓等與皇宮、古堡、大道的排列組合,只是不接地氣,也可以典雅而師出有名,如鐸聲,菁莪,春暉,但那是什麼意思呢?

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

134 孔廟旁的樓房風光:庫倫、酒泉街巷弄

臺北有不少街道借用了中國大陸的地名,相對區位也有所對應,如同為西北側的酒泉街與庫倫街,堪為典型。這些街道巷弄裡圍繞著臺北孔廟,如今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地域風景。

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

133 樓梯群像:爬昇的姿勢

人類的起居生活從二維進化到三維,樓梯是重要的憑藉。爬樓梯所帶來的身體與空間連結感,是搭電梯無法取代的。特別是常隱匿在後巷的、各種形式的戶外樓梯,是建物外露的經脈,也是一道道特殊的都市風景。

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

132 從市井小街到大學城:浦城街(南村落之三)

浦城街或許是南村落中最低調的路徑,它的兩端各是羅斯福路和師大校園,由南往北短短的步行過程,卻也最能感受從市井小街通往大學城的變化。

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

131 早市、夜市和其他:龍泉街(南村落之二)

龍泉街很窄,還是條單行道,卻剛好是南村落的中軸線。北段為夜市,以南是則早市,這意味人潮不打烊,但鬧中取靜也不是問題,這正是南村的從容。

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

130大隱於市:泰順街 (南村落之一)

南村落,是已故美食作家韓良露為師大生活圈取的別名,她認為臺北應該和倫敦一樣,美好的城市乃由一個個有個性的村落組成。南村是臺北之南,這一帶包含了泰順街、龍泉街及浦城街等區域,頗有「悠然見南山」的閒適。

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

129 我家住在斯文里:那些大龍街89巷的集體暫別
這裡附近原為屠宰場,卻有個秀氣的里名。服務盤纏不多的居民半世紀的斯文里三期整宅,就要熄燈重建了。這段時間這裡像螞蟻搬家般忙碌。一方面,要為住戶換新厝高興,而這樣的時代產物及形塑的人與空間,也終將一去不回了。

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

128 市場裡的退休戲院:社中街 33巷的舊日時光

被基隆河與淡水河夾住的社子地區屬臺北邊陲,或許因為邊陲,歷經風華而歇業多年的戲院尚未被新建案取代,依舊安靜的待在這個老聚落市場裡,讓居民猶能回望。

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
127 西門町的老靈魂:漢口街二段

漢口街是西門町的北界,算是年輕人流連熱區的邊緣,主街或巷弄裡的那些沒落與蕭條,卻對老靈魂有莫名的吸引力。

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

126 新舊交接中的老街:北投清江路


 
北投奇岩捷運站附近的清江路,是一條斜曲的老街。巷弄裡傳統紅瓦磚房猶在,一旁卻已紛紛長出有管理員的電梯大廈。就像老街上慈后宮香火飄送百年,附近又有晚近的農禪寺新一代宗教建築,這裡的地景,見證了臺北的變遷。
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
125 不一樣的豪宅:和平東路二段76巷周邊

不知是否因為地處實驗小學、龍門國中與臺大三校交接帶,養分充足,短短的步行路程,即能一覽舊宿舍、老公寓、三合院及不落俗套的豪宅。

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
124 陋巷裡的華麗:太原路(後站風情之二)

幾條南北向通往臺北車站的後站道路中,太原路是寬度比較適中的一條。除了老式的批發店面外,它的支徑也饒富趣味,有出版業的活化石,有還原歷史場景的逼真壁畫,甚至在容易錯過的陋巷裡,還有華麗無比的彩色磁磚秀…

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

123 街道遊戲:以敦化北路222巷為例

不要以為只有老社區蜿蜒的小徑才會讓人迷路,即便是方整的街道,只要主街稍微轉了一個角度,方向感就會頓失,也或許,讓人迷亂的,是沿路上目不暇給的各式店鋪。敦化北、民生東、民權東、復興北圍成的街廓裡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

122 上世紀的旅店:華陰街周邊(後站風情之一)

在上個世紀90年代鐵路地下化以前,臺北火車站的前後站之分是非常明顯的。早期北上的人,經濟條件較困窘的,通常選擇較低調的後站展開打拼的生活。這一帶至今仍保留了不少舊時店面與旅舍,呈現了和前站不同的環境紋理和氛圍。

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

121 老派與永恆,鳥瞰臺北之四:關渡宮

關渡宮的元宵花燈一度是老臺北人的年後行程,如今,全臺各地都有各自燈會,越辦越炫麗,關渡宮的骨董級配備顯得不合時宜,但門前的那片遠景,仍難以取代。
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
120 當學生不在時:臺大附近的和平東路二段118巷

大學校園附近的巷弄店家,作息多少隨著學生舞動。平日充滿朝氣,嘰嘰喳喳的,遇上長假,住商混合區全都變成了純住宅區般寧靜,彷彿大夥也跟著全休息了,像一塊休耕養生的農地。

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

119 年貨大街之外:迪化街周邊景觀(三步曲之三)

 
迪化年貨大街或許是年前臺北最熱鬧的路徑,這時來若擠不進主街,不如轉進周邊巷道。從庶民小屋到名流豪宅,東西方信仰、新舊產業交陳,與迪化主街相比毫不遜色,這正是大稻埕地區豐富迷人的地方,回味無窮。

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

118 溫泉鄉的屋簷與長牆:北投溫泉路、銀光巷、幽雅路

當多數人在熱鬧的溫泉區徘徊時,不妨再往裡走一點,往上爬一點。探探少人打擾的幽雅長牆與美麗屋瓦,體會這裡所散發的、一種迥異於市中心的氣質。

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

117 冏男孩的傳統市場:三水街

拿下2017年金馬獎最佳影片「血觀音」的導演楊雅喆,早在2008年就拍了有深度的「冏男孩」。那年「海角七號」席捲全臺,但看門道的當選擇前者。10年後,冏男孩長大了,當年拍攝地艋舺三水街的傳統市場,也有了新的活力和殷切期盼。

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

116 建國酒廠的周圍小徑:松江路45巷

建國啤酒廠不只造酒,廠內廠外的空間氛圍也醞釀出一種超出味覺的風情,你即便不愛杯中物,也可以細細品嚐。

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

115 條通街廓北段:小日本遺風之二

如果說臺北鬧區裡有小日本,那西門町是年輕人的,要有一點歲月和歷史味道的,當然就要到條通街廓,特別是長安東路以北的區段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