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

157 來自某某新村的人

你有沒有朋友(或自己亦然),來自於某某之村,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?那裡住民生活背景雷同,居住空間大多不充裕,但卻有種都市裡少有的社區凝聚感。那些某某新村的外殼,以及村裡第一代的人,仍在世者都垂垂老矣。
這些都市裡的村落多有個起造者,服務一群特定職業的家眷,如安東街巷弄裡的鐵路局宿舍。
 
牯嶺街巷弄裡的第一新村是供北一女教員所住。
 
當然,國防部系統下的仍是大宗,有各類軍種。吳興街的吳興新村則是照顧單身老兵所建。
 
金融商辦密集的南京東路,藏在巷弄裡的如意新村。
 
軍眷系統下的村落,常有任重道遠的村名,如五常街巷弄裡的忠誠新村。
 
或天母德行東路巷弄裡的忠孝新村。
 
研究院三段的凌雲五村,改建10多年了,聽名字就知道是空軍眷村,而凌雲四村呢,則遠在花蓮。
 
另有很多名為某某新村的早期公寓,雖未必是公家興建,但仍散發老式集合住宅特有的村落感。忠孝東路四段巷弄裡的光武新村頗有來歷,據稱是全臺首座四層樓公寓。
 
它們村名,就大大印寫在外牆上。六張犁嘉興街一帶的嘉興新村。
 
民生社區三民路一帶的廣合新村。
 
第一代的平房眷村幾乎絕跡,既便是較後期以樓房形式出現者,像富陽公園旁慈仁八村那樣保有完整原貌猶住人的,也不多見。
 
永春街的嘉禾新村人已遷離,只剩下開發改建前的空屋。
 
健康路上簇新的健康公共住宅,則頗有人情味地保留了原住民婦聯五村的某戶大門和門柱。
 
吳興街的中華新村,拆除後若有改建,如今不知在何地、以何種面貌示人,這使得原村口遺留下來的門柱顯得異常孤單。
 
猶有甚者,是整個村落的消失,只有從巷口老路牌的蛛絲馬跡,方能證明華橋二村的曾經存在。

而來自某某村的人,他(她)們某一段的生命記憶,則以各種形式,溶入這座城市的集體歷史之中…….

升級版「內在台北2.0」 https://www.veins-of-taipei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