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,用傻瓜相機倉促紀錄了改建前夕的凌雲五村。這批翻拍自傳統3╳5沖洗照片的畫質雖陽春,但小時候記憶中村子的巷弄與空間紋理,卻不曾模糊,依然魂牽夢縈。
https://www.google.com.tw/maps/search/%E5%87%8C%E9%9B%B2%E4%BA%94%E6%9D%91/@25.0365654,121.6172891,708m/data=!3m1!1e3
延伸步行
157 來自某某新村的人
村子地勢低窪,外圍需要堤防保護,矮外界道路、房舍一截的高程,由這張照片看得清清楚楚。
鏡頭稍往後拉,正下方可見專屬的抽水站。凌雲五村是空軍眷村,位於南港中研院及四分溪南側,區位算是天龍國裡的鄉下,也因如此,在當時的建村改建中時程較慢,排在世紀末。
村子大門口,兩側由鵝軟石堤防環抱著。
越過村門口是一處下坡道,坡道左側有座籃球場。籃球場是眷村的基本配備,此時已顯空盪,因一旁的雜貨店、幼稚園當時已先行拆除。
小小的村子裡有兩條主街,這是其中一條,與之垂直的為巷,共有一巷至七巷。
越後面的巷子地勢越高,碰到大雨,淹水的機率較低---至少較慢被淹到。
眷村的住所是狹小的,慢慢加蓋出來的院子,讓巷道更窄,戶與戶也更雞犬相聞了。
老家在三巷,進出多是經由堤防邊的這處小階梯。階梯下方原有四分溪支流經過,可惜後來道路拓寬、加了蓋,而四分溪的中下游河床則因防汛之故水泥化,是整個台灣都市化過程水文變質的集體縮影。
近鄉情怯的「凌雲五村三巷」,有些住戶先行搬離。照片中巷子的樣貌已與童年的記憶不同,而這個地址當然也在地圖上消失了。
村子堤防小徑,兩旁長滿各式野草與五節芒,下方有一戶住家曬著年關臘味。
這樣的盆地村落,除了社子島,在臺北已是絕響。而凌雲五村住家與堤防的關係,宜人多了。這種宜人,猶在老照片與夢中。
https://www.google.com.tw/maps/search/%E5%87%8C%E9%9B%B2%E4%BA%94%E6%9D%91/@25.0365654,121.6172891,708m/data=!3m1!1e3
延伸步行
157 來自某某新村的人
因為思念,搜尋了凌雲五村, 看了您的文字, 圖片,內心激動潸然落淚.... 我們是住二巷...
回覆刪除二巷6號
刪除4巷29號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