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

246 落腳城市

借用英籍加拿大記者道格·桑德斯著作《落腳城市》的概念,台北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非正式空間,提供了經濟條件邊緣的城鄉移民、逃難者落腳之處。低矮、空間侷促,可終究是棲身之所。但在城市「進步」的過程中,它們也越來越萎縮了。以下幾處聚落有的尚存、有的消失,多少紀錄了這座城市有情或無情的一面。

這些聚落多數被冠上違章建築的帽子,面臨驅趕時,往往只有另覓他處一途。到了後期,居住權被重視,總算有個來回討論的過程,但從整個都市發展的大勢看來,還是敗多勝少。華光社區,已拆除。


發展成供弱勢者落腳之處的聚落,有幾種類型。其一是土地是公家所有,如紹興南街上的台大校地,已拆除。


這條入口在濟南路2段4號的小徑,似乎夾雜成功中學或台大宿舍及私人土地開發等因素,總之路旁小屋都被清掉了。


其二是區位上的邊陲,這是六張犁公墓下山後的崇德街兩側。


位於新店溪畔,水源快速道路旁的永春街聚落,感覺岌岌可危。


有的是在市場旁的巷弄裡,這個聚落緊鄰雙和市場。


鄰近吳興街早市。由於居住環境狹小,家私外部化、有機成長是這類聚落的特性。


其四是地形,不少落腳處挑在山城裡。大直通北街。


蟾蜍山。


寶藏巖。位於公館的蟾蜍山和寶藏巖相距不遠,兩處山城聚落因為學界及民間社會力量的適當結合,都避免了安身處被完全拔除的命運。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進步城市,並希望它們不是最後一處。


「內在台北2.0 https://www.veins-of-taipei.com/ ,更完整的功能及現地導覽,歡迎造訪,一起上路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